徵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是台中推薦工廠設立會計服務推薦最佳稅務後盾
台中推薦建設公司稅務諮詢, 台中北區漁會稅務諮詢, 台中豐原勞動法
趙麗宏:上海,詩的聚合 “上海,聚會開始,卻沒有離散的時候。” 阿多尼斯在他的文章中這樣說。這是他對往事的回憶,也是對未來的預言。上海國際詩歌節,也許正應合著他的預言。 秋日的上海,又一次迎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詩人。 因為詩歌,世界變得很小,天涯海角的距離,無法阻隔詩人的相聚。詩人們相聚在上海,是詩的召喚,是友誼的邀約,是飛越了千山萬水的真心,為一個美妙的目標而聚集。這個目標,便是詩。 也是因為詩歌,世界變得很大,大到無窮的浩瀚和深邃。每一位詩人的詩作,都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天地,宇宙和人間的萬千氣象,心靈中隱藏萌動的無數秘密,被詩人們用不同的文字構筑成變幻無窮的奇妙詩句,在上海的天空飛揚。 詩歌是什么?詩歌之于世界,之于人生,之于生命,到底有什么意義?是有用,還是無用?詩人們也各自在作不同的回答。 阿多尼斯在《詩之初》中說:“你最美的事,是動搖天地”,“你最美的事,是成為辯詞 被光明和黑暗引以為據”,“你最美的事,是成為目標 成為分水嶺 區分沉默和話語”,詩中的玄機,讓人在一唱三嘆中沉思不已。 斯洛文尼亞詩人阿萊士(www.lz13.cn)·施蒂格在他的詩中抒寫了他對詩的思考:“他寫作,置入符號,逐漸變得熱情。一種看來完全無用的活動,他在浪費生命。無人關心他正在做的。孩子們四處奔跑,不曾留意他們抹掉了他的努力。盡管如此,他確定,宇宙的命運 在他手中,取決于他的堅持。”一個詩人,就是一個不同的世界,一個不同的宇宙,這個世界和宇宙的命運,無關他人,只是“取決于他的堅持”。每個真正的詩人,都在做自己的堅持,并天下的優秀詩人都在堅持著,所以詩的天空中星光閃耀。 詩人旅行在世界上,旅行在漫長的歷史中,旅途曲折幽邃,源頭古老得看不到頭,未來的目標也縹緲遙遠得沒有窮盡,因為有詩,詩人可以尋找自己的血脈。高橋睦郎《旅行的血》中有這樣的詩句:“我們的來由古老 古老得看不到源頭 我們緊緊相抱 悄聲地,在時光的皮膚下 接連不斷地流自幽暗的河床 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旅途中 在旅途涼爽的樹蔭下”。 吉狄馬加的詩也許是道出了詩人心中的一種永恒:“在我們這個喧囂的時代, 每天的日出和日落都如同從前, 只是日落的輝煌,比日出的絢麗更令人悲傷和嘆息!遙遠的星群仍在向我們示意,大海上的帆影失而復得。” 舒婷的《致橡樹》,是中國當代詩歌中流傳廣的名篇之一,我曾在很多城市,很多不同的場合,聽很多年齡不等、身份各異的人朗誦這首詩,那些動情的場景令人難忘。這決不是詩人對一棵樹的簡單的感懷,詩中蘊含的情致,是對人生,對人性,對詩,對故鄉,對一個時代的深思和表白。正如此詩的尾聲所述:“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世界各地的詩人,用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語法,不同的構思,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意象,創造出形態迥然相異的詩歌,而詩中潛藏的秘密,蘊含的情感,散發的氣息,是如此豐富而神秘。世界和人心的多姿,輻射在詩的氤氳之間。 大衛·哈森在詩中揭示著人生的秘密:“秘密人生里僅名字相同,那兒對的房子在錯的街上,那兒咖啡館擠滿和他們貌似不同的人,那兒聲音含混斷裂。在像素化的世界里,他們觸摸著走”。 鄭愁予在花開的瞬間聽見了人間的驚喜,也聽見宇宙的嘆息:“此際我是盲者 聆聽妻女描敘一朵曇花的細細開放 我乃向聽覺中回索 曾錄下的花瓣開啟的聲音 且察得星殞的聲音 虹逝的聲音 ……我又反復聽見 月升月沒”。 顏艾琳用她的詩把春花爛漫的大千世界攬入讀者的視野:“櫻花梅花桃花李花杏花都是燦爛的春花、天空跳得更高,擷取更清澈的藍;野草往地平線跑向更遠,讓綠色遼闊如海……” 張如凌用自己的詩探索著靈魂的守候:“崇高不在天地間繁衍 在人的靈魂中游走 一種精神追逐 孤寂中守候千帆過盡”。 張燁也有銘心刻骨的詩句:“為了你的愿望我將繼續活下去 我就是你”。這是戀人間的囈語,也是詩人對詩的傾訴和期許。 田原的詩中有樹,樹長成了他的詩,不管是枯枝還是綠蔭,都是詩的奇妙意象:“枯枝是世界的關節 在寒流中凍得咯吱作響”, “沒有樹 我只能回憶鳥鳴留下的濃綠 沒有樹 我只能祈禱樹在遠方結出果實”。樹也許不在身邊,不在詩人的眼簾中,然而它在詩中成長。我們在詩人文字中感受到的,是詩歌蓊郁的濃蔭。 姜濤是這次詩歌節受邀詩人中最年輕的一位,一個大學教授,他的詩心并沒有耽留在校園中,我在他的詩行中讀到了當下中國年輕人的生活。他的詩中有現代生活的種種道具:電腦,冰箱,電視,電話,汽車,火車,也有生離死別,有現實中的欲望和焦慮,有歲月流逝的感傷,有熟悉而惆悵的枕邊人。 詩人都是飄零的游子,天地宇宙,歷史現實,都是詩人流浪尋覓的場所,然而不管游歷在何方,不管走得多么遙遠,詩人的心里都藏著一個珍貴之地,詩人的感情永遠也不會背叛她。這個珍貴之地,是和母親相連的故土,是靈魂的血肉故鄉。楊煉在《和我一起長大的山》中寫道:“天邊重疊就像折疊進這里 嶙峋的內涵 每一步都埋在山中 和我一起長大的是這道碧濤 從未停止拍打海上的眺望 我無須還鄉 因為我從未離開 小小的命注定第一場雪下到了最后 不多不少裸出這個海拔 火石一敲 心里的潔白一一再造我的親人”。讀這樣的詩句,讓人流淚。千百年前,人們讀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讀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時,應該也會是這樣的感動。無須還鄉,絕非對故鄉的背離,而是因為“從未離開”。楊煉的詩中,有這樣一句:“詩的名字里噙滿遠眺”,可以忽略這句子的前引后綴,僅僅這一句,就可以引出無盡的聯想。 二十多年前,我曾參加一場關于網絡的討論,有一個大學教授在會上斷言:網絡將使文學發生革命,傳統的寫作思維和手段,都會被拋棄,會被虛擬的世界取而代之。詩歌也是如此。就像機器人戰勝了圍棋高手,將來可以用電腦代替人腦生出詩句,傳統的詩人將會失業。我認為這是危言聳聽。二十年過去,這樣的革命并沒有發生,人們對文學的評判和期待,其實無關網絡,而是取決于文字的魅力,取決于蘊藏在文中的真情和智慧。這期詩歌特刊中,加拿大詩人凱喆安展示了他用電腦生成的文字,這是很前衛的實驗,是否能引起共識,讀者可自辨。但在邏輯無序的排列中,也有耐人尋味的文字:“日常生活所呈現出來的特質:他們一會兒欣賞自己充滿權威,一會兒又優柔寡斷,依賴別人……” 來自荷蘭的巴斯先生在他的文章中羅列了詩歌的種種無用和無奈:詩歌不能果腹,不能擋雨水,不能讓人大發橫財,不能改變世界……然而文章的結尾處卻忽發奇響,令人會心一笑,也心生共鳴:“詩歌的意境遠高于每個單一的詞匯表達。就像匯集于這本詩集中的詩歌一樣,它不僅僅是一場無聲的演講,更是所有無法安睡的辭藻的吶喊。它凝聚了所有詞匯的力量,生產出真正具有原創性的思想,優雅而狡黠,生機勃勃地穿越在夢想的灌木叢中。所到之處,那里便是一場色彩的盛宴,尖叫聲中跌落一條彩虹;如此美麗無助,值得好生護在兩頰之間。它潛力無限,既能模仿遷徙的鳥兒的叫聲,又能凝聚起樹葉上的陽光,還能和天上的云建立起關系。冰雪消融處,萬物復蘇,讓我們突然想起那已經被遺忘了的真理。” 曾經有人說,上海不是一座產生詩歌的城市,上海是小說,是散文,是舞台戲劇,上海和詩格格不入。這樣的謬論,早已被詩人們實踐否定。新詩在中國一百年的歷史,也是上海產生新詩一百年的歷史。一百年來,無數詩人在這里生活、觀察、體驗,在這里尋找到詩意,并把它們凝固成文字,成為中國新詩發展的縮影。上海國際詩歌節,正是在繼續證明著詩歌和這座城市水乳交融的淵源。 上海是一個古老的城市,也是一個年輕的城市,她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數千年前,但她被世界關注,也就是近代的事情。上海是中國和世界交匯交融的一個自由的港口,一個舞台,一個讓人產生無窮聯想的現代都市。上海的大街小巷,猶如圖書館藏書庫中幽長曲折的走道,路邊的建筑,恰似典籍琳瑯的書柜,書柜里那些閉鎖的書本,正在被詩人們一本一本打開,用自己的詩歌大聲閱讀,世界聽見了從黃浦江畔飛揚起的美妙詩情。 結束這篇短文時,想起阿多尼斯在上海發出的感嘆:“薄暮時分,黃浦江畔,水泥變成了一條絲帶,連接著瀝青與云彩,連接著東方的肚臍與西方的雙唇。 ” 2017年秋日于上海 趙麗宏作品_趙麗宏散文集 趙麗宏:生命 趙麗宏:在我的書房懷想上海分頁:123
汪曾祺:珠子燈 這里的風俗,有錢人家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娘家要送燈。送燈的用意是祈求多子。元宵節前幾天,街上常常可以看到送燈的隊伍。幾個女傭人,穿了干凈的衣服,頭梳得光光的,戴著雙喜字大紅絨花,一人手里提著一盞燈;前面有幾個吹鼓手吹著細樂。遠遠聽到送燈的簫笛,很多人家的門就開了。姑娘、媳婦走出來,倚門而看,且指指點點,悄悄評論。這也是一年的元宵節景。 一堂燈一般是六盞。四盞較小,大都是染成紅色或白色而畫了紅花的羊角琉璃泡子。一盞是麒麟送子:一個染色的琉璃角片扎成的娃娃騎在一匹麒麟上。還有一盞是珠子燈:綠色的玻璃珠子穿扎成的很大的宮燈。燈體是八扇玻璃,漆著紅色的各體壽字,其余部分都是珠子,頂蓋上伸出八個珠子的鳳頭,鳳嘴里銜著珠子的小幡,下綴珠子的流蘇。這盞燈分量相當的重,送來的時候,得兩個人用一根小扁擔抬著。這是一盞主燈,掛在房間的正中。旁邊是麒麟送子,玻璃泡子掛在四角。到了“燈節”的晚上,這些燈里就插了紅蠟燭。點亮了。從十三“上燈”到十八“落燈”,接連點幾個晚上。平常這些燈是不點的。 屋里點了燈,氣氛就很不一樣了。這些燈都不怎么亮(點燈的目的原不是為了照明),但很柔和。尤其是那盞珠子燈,灑下一片淡綠的光,綠光中珠幡的影子輕輕地搖曳,如夢如水,顯得異常安靜。無宵的燈光擴散著吉祥、幸福和朦朧曖昧的希望。 孫家的大小姐孫淑蕓嫁給了王家的二少爺王常生。她屋里就掛了這樣六盞燈。不過這六盞燈只點過一次。 王常生在南京讀書,秘密地加入了革命黨,思想很新。訂婚以后,他請媒人捎話過去:請孫小姐把腳放了。孫小姐的腳當真放了,放得很好,看起來就不像裹過的。 孫小姐是個才女。孫家對女兒的教育很特別,教女兒讀詩詞。除了《長恨歌》、《琵琶行》,孫小姐能背全本《西廂記》。嫁過來以后,她也看王常生帶回來的黃遵憲的《日本國志》和林譯小說《迦茵小傳》、《茶花女遺事》……兩口子琴瑟和諧,感情很好。 不料王常生在南京得了重病,抬回來不到半個月,就死了。 王常生臨死對夫人留下遺言:“不要守節”。 但是說了也無用。孫王二家都是書香門第,從無再婚之女。改嫁,這種念頭就不曾在孫小姐的思想里出現過。這是絕不可能的事。 從此,孫小姐就一個人過日子。這六盞燈也再沒有點過了。 她變得有點古怪了,她屋里的東西都不許人動。王常生活著的時候是什么樣子,永遠是什么樣子,不許挪動一點。王常生用過的手表、座鐘、文具,還有他養的一盆雨花石,都放在原來的位置。孫小姐原是個愛潔成癖的人,屋里的桌子椅子、茶壺茶杯,每天都要用清水洗三遍。自從王常生死后,除了過年之前,她親自監督著一個從娘家陪嫁過來的女傭人大洗一天之外,平常不許擦拭。里屋炕幾上有一套茶具:一個白瓷的茶盤,一把茶壺,四個茶杯。茶杯倒扣著,上面落了細細的塵土。茶壺是荸薺形的扁圓的,茶壺的鼓肚子下面落不著塵土,茶盤里就清清楚楚留下一個干凈的圓印子。 她病了,說不清是什么病。除了逢年過節起來幾天,其余的時間都在床上躺著,整天地躺著。除了那個女傭人,沒有人上她屋里去。 她就這么躺著,也不(www.lz13.cn)看書,也很少說話,屋里一點聲音沒有。她躺著,聽著天上的風箏響,斑鳩在遠遠的樹上叫著雙聲,“鵓鴣鴣——咕,鵓鴣鴣——咕”,聽著麻雀在檐前打鬧,聽著一個大蜻蜓振動著透明的翅膀,聽著老鼠咬嚙著木器,還不時聽到一串滴滴答答的聲音,那是珠子燈的某一處流蘇散了線,珠子落在地上了。 女傭人在掃地時,常常掃到一二十顆散碎的珠子。她這樣躺了十年。 她死了。 她的房門鎖了起來。 從鎖著的房間里,時常還聽見散線的玻璃珠子滴滴答答落在地板上的聲音。 汪曾祺散文讀后感 汪曾祺作品_汪曾祺散文集 汪曾祺:葡萄月令分頁:123
舒婷:向北方 一朵初夏的薔薇 劃過波浪的琴弦 向不可及的水平遠航 烏云像癬一樣 布滿天空的顏面 鷗群 卻為她鋪開潔白的翅膀 去吧 我愿望的小太陽 如果你沉沒了 就睡在大海的胸膛 在水母銀色的帳頂 永遠有綠色的波濤喧響 讓我也漂去吧 讓陽光熨貼的風 把我輕(www.lz13.cn)輕吹送 順著溫暖的海流 漂向北方 1980.8 舒婷作品_舒婷詩集 舒婷:礁石與燈 舒婷詩集分頁:123
ACC711CEV55CE